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运算控制装置,包括:多个智能运控系统;所述智能运控系统设为边缘智能运控系统、二级智能运控系统以及n级智能运控系统;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多个所述边缘智能运控系统连接至一个所述二级智能运控系统;多个二级智能运控系统连接至一个上一层的智能运控系统,所述上一层的智能运控系统为三级智能运控系统;依次类推,进行连接;每个所述智能运控系统包括一运算中枢和至少一个智能运控终端;所述运算中枢分别连接每个智能运控终端;所述运算中枢为至少一台服务器,设备通信及协议转换在本机执行,实现微妙级时延,纳秒级时钟同步;可快速构建工业互联网的物联网络,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
公开号:CN214337935U
申请号:CN202120384127.3U
申请日:2021-02-2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曾琦
申请人:Fujian Hongtai Intelligent Industrial Internet Co ltd;Hongta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Zhangzhou Co ltd;Xiamen Hongtai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Xiamen Hongtai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IPC主号:H04L29-08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运算控制装置。
[n0002] 由于历史原因,现有的控制器、传感器、仪器、设备大都有各自不同的通信接口和不同的通信协议,设备的信息交互和互联困难。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各行业正在向着自动化和信息化不断融合的方向发展,急需解决各种协议的解析和转换,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物联系统的协调统一。
[n0003]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云桌面(虚拟桌面)应运而生,它将用户的桌面以虚拟机的形式运行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用户端只需要通过网络连接到后端数据中心的虚拟机上进行工作,只需要一个显示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即可,所有的计算和数据的存储均发生在数据中心内,数据中心的安全性、稳定性设计要远远强于普通的桌面级电脑。同时由于桌面端不再对计算和存储性能有要求,所以桌面端设备完全可以使用简化的瘦客户端设备,故障率和寿命都大幅提升,也减少了桌面设备的资金投入。但传统的云桌面技术难以达到工业控制要求的低时延和时间确定性。
[n0004] 边缘计算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式,通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为应用提供融合计算、存储和网络等资源。同时,边缘计算也是一种使能技术,通过在网络边缘提供这些资源,满足行业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对于各种应用场景,如何构建高效、安全的端边云协同的计算系统,业界还在探索。
[n0005]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运算控制装置,设备通信及协议转换在本机执行,实现微妙级时延,纳秒级时钟同步;可快速构建工业互联网的物联网络,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
[n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运算控制装置,包括:多个智能运控系统;所述智能运控系统设为边缘智能运控系统、二级智能运控系统以及n级智能运控系统;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n0007] 多个所述边缘智能运控系统连接至一个所述二级智能运控系统;
[n0008] 多个二级智能运控系统连接至一个上一层的智能运控系统,所述上一层的智能运控系统为三级智能运控系统;依次类推,进行连接;
[n0009] 每个所述智能运控系统包括一运算中枢和至少一个智能运控终端;
[n0010] 所述运算中枢分别连接每个智能运控终端;所述运算中枢为至少一台服务器。
[n0011]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运控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北向通信模块、南向通信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接口;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北向通信模块连接至运算中枢;所述处理器通过南向通信模块连接至受控设备;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人机交互接口连接至操控&界面显示模块。
[n0012] 进一步地,所述北向通信模块包括RJ45接口、光纤接口以及无线模块;所述南向通信模块包括RJ45接口、RS232接口、USB接口、RS485接口、RS422 接口、SMEMA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以及光纤接口;所述人机交互接口包含:USB接口、HDMI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音频接口、视频接口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音频接口用于连接至少一个MIC,实现用户对智能运控终端的语音操控;所述视频接口用于连接接摄像头,实现对智能运控终端用户的人脸识别。
[n00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n0014] 1、低时延:设备通信及协议转换在本机执行,实现微妙级时延,纳秒级时钟同步。
[n0015] 2、高带宽:Gb+数据传输,满足工业互联网大容量数据传输要求。
[n0016] 3、互通性强:基于标准以太网协议栈、协议转换、自定义统一协议,互通简单,减少设备厂商对接和数据采集难度,打破传统烟囱式结构,推动向水平分布式结构转变,加强互联,实现多系统协同,构建产业数字化生态。
[n0017] 4、高弹性:可按需(运算、网络)构建虚拟终端,无感知扩容,灵活应对业务变化。
[n0018] 5、实施敏捷:可快速构建工业互联网的物联网络,赋能产业数字化升级。
[n0019] 6、安全性高:在协议层建立自主可控的安全机制,数据加密传输,安全性高。
[n0020] 7、经济价值高:工业现场、办公环境、商场等应用场景的智能运控系统无需使用大量的电脑,同时,在运算中枢中构建虚拟终端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运维的便利性,大大地降低了运维成本,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n0021]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n0022]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n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运控系统总体架构示意图;
[n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运控系统多层混合架构示意图;
[n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智能运控终端架构示意图;
[n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运算中枢架构示意图;
[n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应用开发环境功能结构示意图;
[n0028]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程序运行环境功能结构示意图。
[n0029]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n0030]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运控系统,智能运控系统包括:运算中枢和至少一个智能运控终端。
[n0031] 所述运算中枢通过光纤或网线与同类结构的上层系统和下层系统连接。
[n0032] 所述智能运控系统可构建多层混合架构,最下层系统为边缘智能运控系统,多个边缘智能运控系统可连接上一层的二级智能运控系统,多个二级智能运控系统可连接上一层的三级运控系统,以此类推,构建多层混合系统。作为典型应用。
[n0033] 进一步地,对于边缘智能运控系统,所述运算中枢为边缘计算中心。
[n0034] 所述边缘智能运控系统实现各种通信接口的设备连接、通信协议解析与转换、数据加解密、数据传输、低时延运算控制等功能。
[n0035] 所述二级智能运控系统可提供镜像、备份、数据管理、运维、PaaS等服务。
[n0036] 所述三级智能运控系统可提供备份、大数据管理分析、远程运维、企业协同、资源共享等服务。
[n0037] 所述二级(含)以上智能运控系统至少连接一个下级智能运控系统。
[n0038] 所述智能运控终端通过光纤或网线或无线连接方式与运算中枢建立直接连接。
[n0039] 所述智能运控终端也可以通过光纤或网线或无线连接方式,用级联的方式接入运算中枢。
[n0040] 所述无线连接方式包含:WIFI、5G、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
[n0041] 所述智能运控终端包含:处理器和北向通信模块、南向通信模块、人机交互接口。
[n0042] 所述处理器包含虚拟终端代理和数据采集、传输模块。
[n0043] 所述虚拟终端代理通过北向通信模块与运算中枢中的虚拟终端建立连接和通信,通过人机交互接口与人机交互设备建立连接和通信。
[n0044] 所述虚拟终端代理的功能:
[n0045] 1、与数据采集、传输模块协同管理外部设备(包含受控设备和人机交互设备);
[n0046] 2、鉴权管理、安全模式控制、策略控制;
[n0047] 3、人机交互信息处理、传输控制;
[n0048] 4、虚拟终端传输的界面信息(控件、状态、数据)的处理、显示以及人机交互数据传输。
[n0049] 所述数据采集、传输模块通过北向通信模块与运算中枢中的虚拟终端建立连接和通信,通过南向通信模块与受控设备建立连接和通信。
[n0050] 所述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的功能:
[n0051] 1、受控设备管理、控制;
[n0052] 2、通信通道及运算资源管理、分配;
[n0053] 3、受控设备通信、数据采集、协议解析、协议转换、数据加解密、数据传输等功能。
[n0054] 进一步地,虚拟终端代理和数据采集、传输模块采用虚拟终端传输协议与运算中枢的虚拟终端进行通信。
[n0055] 作为典型运用,虚拟终端传输协议可以将虚拟终端代理的北向通信和数据采集、传输模块的北向通信通道分为至少两个独立的通道传输,以高效的利用带宽资源和确保低时延通信。
[n0056] 所述北向通信模块包含:光纤接口、RJ45接口、无线模块(WIFI、5G、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负责与运算中枢建立连接和通信。
[n0057] 所述南向通信模块包含:RJ45接口、RS485/RS422接口、RS232接口、 SMEMA接口、USB接口、WIFI接口、蓝牙接口、光纤接口等,负责与各种类型的受控设备建立连接及通信,光纤接口及RJ45接口可实现智能运控终端的级联。
[n0058] 所述人机交互接口包含:USB接口、HDMI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及其它无线通信模块等;所述HDMI接口接显示器,所述人机交互接口的所述USB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音频接口、视频接口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鼠标、键盘等人机交互设备建立连接及通信。所述音频接口可接最少一个MIC,实现用户对智能运控终端的语音操控;所述视频接口可接摄像头,实现对智能运控终端用户的人脸识别,可用于用户身份验证、签到等。
[n0059] 所述运算中枢包含:基础设施、计算系统、存储系统、资源池、虚拟终端和应用管理、运算中枢管理、接入/访问控制。
[n0060] 所述基础设施包含:处理器、智能数据货仓、网络设备、网安设备等服务器硬件资源。
[n0061]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数据货仓,以数据立方体的结构存储数据,为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提供数据源。
[n0062] 所述计算系统包含:CPU资源、内存资源、硬盘资源,提供逻辑运算、存储资源。
[n0063] 所述存储系统包含:数据访问接口、各类数据库内核、数据文件,提供各种类型数据的存储和访问服务。
[n0064] 所述资源池包含:物理资源池、应用资源池。
[n0065] 所述物理资源池是在所述计算系统和存储进行虚拟化后提供的资源共享池。
[n0066] 所述应用资源池提供各种应用服务运行所需要的资源分配和管理,例如:分配CPU、分配内存、分配带宽。
[n0067] 所述应用管理功能包含:PaaS服务、应用商城、应用授权、应用分发、应用部署等功能;具体应用可包含:人工智能应用、机器视觉应用、算法服务、协议解析、协议转换、数据加解密等。
[n0068] 进一步地,所述PaaS服务和所述应用商城可以是上一级智能运控系统提供的服务。
[n0069] 所述运算中枢管理包含:虚拟终端管理、容器服务、虚拟机服务、服务器资源管理、运维管理、容灾管理。
[n0070] 所述接入/访问控制包含:UI用户界面入口、系统接入、认证控制。
[n0071] 所述UI用户界面入口提供智能运控终端用户、运算中枢管理员的用户界面入口。
[n0072] 所述系统接入提供下层智能运控系统的接入和接入上层智能运控系统。
[n0073] 所述认证控制提供UI用户界面入口和系统接入的系统安全控制、身份识别、安全秘钥解密验证、数字证书验证等功能,为运算中枢的接入提供了安全保障。
[n0074] 智能终端接入虚拟终端,先需要经过运算中枢的所述认证控制进行智能终端的身份和权限识别、控制,再进入到UI用户界面入口,进行用户身份和权限识别、控制。智能终端的授权和用户的授权由运算中枢管理控制。
[n0075] 下层系统接入运算中枢,经运算中枢管理授权后才可接入,运算中枢对下层系统提供授权的系统服务。
[n0076] 运算中枢接入上层系统,必须经过上层系统的运算中枢管理授权后才可接入,上层系统对运算中枢提供授权的系统服务。
[n0077] 所述虚拟终端是使用应用容器引擎构建的至少一个虚拟终端;进一步地,所述虚拟终端具有两种环境可供选择:应用开发环境、应用程序运行环境。
[n0078] 所述虚拟终端的应用开发环境通过所述应用管理提供的PaaS开发平台建立开发资源共享的协同开发环境,PaaS开发平台也可以是上一级的智能运控系统提供的开发平台;应用开发环境包含:应用开发平台界面和开发资源;所述开发资源包含:智能运控终端资源池、外部终端设备接口映射、应用组件池、开发工具集、应用部署工具等,可敏捷的开发各种业务应用及配置流程、参数,快速部署,开发验证后的应用程序可通过所述,提供应用程序列表,供智能运控终端选择运行。
[n0079] 所述应用程序运行环境包含两种运行方式:
[n0080] 方式一:虚拟终端(客户端)运行APP。
[n0081] 方式二:虚拟终端(客户端)运行浏览器。
[n0082] 所述方式一,应用程序运行环境包含功能:
[n0083] 1、应用程序列表界面显示功能。
[n0084] 2、应用程序运行界面显示功能。
[n0085] 3、控件响应、状态更新功能:处理、响应人机交互设备的操作信息,发送给“任务调度、管理”,并将返回的数据和“运算、缓存、逻辑控制”的结果信息传给显示界面,进行状态更新。
[n0086] 4、受控设备信息传输功能;通过受控设备映射,应用程序与定向受控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n0087] 5、运算、缓存、逻辑控制功能:应用程序在虚拟终端运行的简单运算、数据缓存及逻辑控制。
[n0088] 6、任务调度、管理功能:通过API等接口从服务端获取需要的运算服务,特别是复杂运算服务、存储服务等服务。
[n0089] 所述方式二,应用程序运行环境包含功能:
[n0090] 1、浏览器界面(应用程序列表界面、所选应用程序运行界面)显示功能,作为典型应用,所述浏览器界面以http+SSL协议从服务端获取需要的服务。
[n0091] 2、受控设备信息数据传输功能。
[n0092] 所述虚拟终端与所述受控设备的数据交互流程:
[n0093] 1、虚拟终端接收的受控设备数据的处理及传输过程:
[n0094] 步骤一(说明:本步骤的项目可并行处理):
[n0095] 1)针对RJ45接口接收的设备数据包,依据数据包特征及智能运控终端维护的协议集合,判断数据包的通信协议,使用相对应的协议(例如TCP/IP、 OPC-UA等)解析;
[n0096] 2)针对光纤接口接收的设备数据包,依据数据包特征及智能运控终端维护的协议集合,判断数据包的通信协议,使用相对应的协议(例如TCP/IP、 OPC-UA等)解析;
[n0097] 3)针对USB接口接收的设备数据包,依据数据包特征及智能运控终端维护的协议集合,判断数据包的通信协议,使用USB标准协议解析;
[n0098] 4)针对WIFI接口接收的设备数据包,依据数据包特征及智能运控终端维护的协议集合,判断数据包的通信协议,使用WIFI标准协议解析;
[n0099] 5)针对蓝牙接口接收的设备数据包,依据数据包特征及智能运控终端维护的协议集合,判断数据包的通信协议,直接进入步骤二处理;
[n0100] 6)针对RS485/RS422接口接收的设备数据包,依据数据包特征及智能运控终端维护的协议集合,判断数据包的通信协议,直接进入步骤二处理;
[n0101] 7)针对RS232接口接收的设备数据包,依据数据包特征及智能运控终端维护的协议集合,判断数据包的通信协议,直接进入步骤二处理;
[n0102] 8)针对SMEMA接口接收的设备数据包,依据数据包特征及智能运控终端维护的协议集合,判断数据包的通信协议,直接进入步骤二处理。
[n0103] 步骤二:
[n0104] 1)所有接收的数据包或已经过步骤一解析的数据包增加数据包标识ID,并缓存;
[n0105] 2)依据应用所配置的优先级信息,执行数据包的解析;
[n0106] 3)依据数据包特征及智能运控终端维护的协议集合(RS232、Modbus Rtu、UART、TTL、PROFIBUS、SMEMA、RS485总线、CAN总线等),判断数据包的通信协议;
[n0107] 4)采用数据包对应的协议进行解析;
[n0108] 5)解析后的数据依据网络协议的数据包长度要求,可直接转化为自定义的协议(可为多种自定义协议),也可对数据进行拆分,拆分后的数据转化为自定义的协议;
[n0109] 6)自定义的协议的数据包采用自定义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包。
[n0110] 步骤三:
[n0111] 1)将设备ID、设备类型、自定义协议类型、设备协议类型、包ID、包长度、分包ID、分包长度、校验信息、自定义加密信息、目标虚拟终端信息等信息集合作为加密数据包的自定义首部插入加密数据包首部;
[n0112] 2)针对含自定义首部的加密数据包,依据TCP/IP协议或TSN协议或 OPC—UA协议或新一代工业时间确定性网络协议封装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形成网络传输数据包。
[n0113] 步骤四:
[n0114] 1)网络传输数据包经网络传输至:运算中枢;
[n0115] 2)运算中枢将网络传输数据包解析出:自定义首部信息和加密数据包,并进行缓存;
[n0116] 3)依据自定义首部信息中的目标虚拟终端信息,将自定义首部信息和加密数据包都传输给对应的虚拟终端。
[n0117] 步骤五:
[n0118] 1)虚拟终端依据自定义首部信息和自身授权的秘钥解析加密数据包,并进一步解析出自定义协议数据包,并进行缓存;
[n0119] 2)从自定义协议数据包解析出设备协议数据包;在有分包的情况下,进行包组合,包组合后,再解析出设备协议数据包。
[n0120] 步骤六:
[n0121] 1)自定义首部信息缓存;
[n0122] 2)解析出的设备协议数据包信息,提供给应用程序处理(数据计算、存储、逻辑控制)。
[n0123] 2、虚拟终端反馈给受控设备的数据的处理及传输过程:
[n0124] 步骤一:
[n0125] 1)拟反馈给受控设备的数据依据缓存的对应的自定义首部信息封装成相应的受控设备通信协议包,受控设备通信协议包增加标识ID,在需要时,可分包,增加分包标识ID等信息,数据包加密;同时,编辑反馈的自定义首部信息;
[n0126] 2)针对含自定义首部的加密数据包,依据TCP/IP协议或TSN协议或 OPC—UA协议或新一代工业时间确定性网络协议封装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形成网络传输数据包。
[n0127] 步骤二:
[n0128] 1)网络传输数据包经网络传输至:智能运控终端;
[n0129] 2)智能运控终端将网络传输数据包解析出:自定义首部信息和加密数据包,并进行缓存。
[n0130] 步骤三:
[n0131] 1)加密数据包依据自定义首部信息解析出自定义协议数据包,并进行缓存;
[n0132] 2)依据自定义首部信息,从自定义协议数据包解析出设备协议数据包;在有分包的情况下,进行包组合,包组合后,再解析出设备协议数据包。
[n0133] 步骤四:
[n0134] 1)依据自定义首部信息中的目标设备信息,将设备协议数据包传输给对应的受控设备通信通道。
[n0135] 步骤五:
[n0136] 1)针对发送给RJ45接口的对应设备数据包,依据自定义首部信息,使用相对应的协议(例如TCP/IP、OPC-UA等)进行封装;
[n0137] 2)针对发送给光纤接口的对应设备数据包,依据自定义首部信息,使用相对应的协议(例如TCP/IP、OPC-UA等)进行封装;
[n0138] 3)针对发送给USB接口的对应设备数据包,依据自定义首部信息,使用相对应的USB协议进行封装;
[n0139] 4)针对发送给WIFI接口的对应设备数据包,依据自定义首部信息,使用相对应的WIFI标准协议进行封装;
[n0140] 5)针对发送给蓝牙接口的对应设备数据包,依据自定义首部信息,使用相对应的蓝牙标准协议进行封装;
[n0141] 6)针对发送给RS485/RS422接口的对应设备数据包,直接进入步骤六;
[n0142] 7)针对发送给RS232接口的对应设备数据包,直接进入步骤六;
[n0143] 8)针对发送给SMEMA接口的对应设备数据包,直接进入步骤六;
[n0144] 步骤六:数据包发送给对应设备。
[n0145] 实施例一
[n014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运算控制装置,包括:多个智能运控系统;所述智能运控系统设为边缘智能运控系统、二级智能运控系统以及n级智能运控系统;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n0147] 多个所述边缘智能运控系统连接至一个所述二级智能运控系统;
[n0148] 多个二级智能运控系统连接至一个所述三级智能运控系统;依次类推,进行连接;
[n0149] 每个所述智能运控系统包括一运算中枢和至少一个智能运控终端;
[n0150] 所述运算中枢分别连接每个智能运控终端;所述运算中枢为至少一台服务器。
[n0151]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智能运控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北向通信模块、南向通信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接口;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北向通信模块连接至运算中枢;所述处理器通过南向通信模块连接至受控设备;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人机交互接口连接至操控&界面显示模块。
[n0152]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北向通信模块包括RJ45接口、光纤接口以及无线模块;所述南向通信模块包括RJ45接口、RS232接口、USB接口、RS485 接口、RS422接口、SMEMA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以及光纤接口;所述人机交互接口包含:USB接口、HDMI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音频接口、视频接口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音频接口可接最少一个MIC,实现用户对智能运控终端的语音操控;所述视频接口可接摄像头,实现对智能运控终端用户的人脸识别,可用于用户身份验证、签到等。
[n0153]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3)
[0001] 1.一种智能运算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智能运控系统;所述智能运控系统设为边缘智能运控系统、二级智能运控系统以及n级智能运控系统;所述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多个所述边缘智能运控系统连接至一个所述二级智能运控系统;
多个二级智能运控系统连接至一个上一层的智能运控系统,所述上一层的智能运控系统为三级智能运控系统;依次类推,进行连接;
每个所述智能运控系统包括一运算中枢和至少一个智能运控终端;
所述运算中枢分别连接每个智能运控终端;所述运算中枢为至少一台服务器。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运算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运控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北向通信模块、南向通信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接口;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北向通信模块连接至运算中枢;所述处理器通过南向通信模块连接至受控设备;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人机交互接口连接至操控&界面显示模块。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运算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北向通信模块包括RJ45接口、光纤接口以及无线模块;所述南向通信模块包括RJ45接口、RS232接口、USB接口、RS485接口、RS422接口、SMEMA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以及光纤接口;所述人机交互接口包含:USB接口、HDMI接口、蓝牙接口、WiFi接口、音频接口、视频接口及无线通信模块;所述音频接口用于连接至少一个MIC,实现用户对智能运控终端的语音操控;所述视频接口用于连接接摄像头,实现对智能运控终端用户的人脸识别。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6850611B|2020-04-10|一种跨系统物联网安全通讯技术服务平台方法
CN103516814A|2014-01-15|一种大数据量的数据交换方法
US11140137B2|2021-10-05|Method and industrial computing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secure communication
EP3696669A1|2020-08-19|Processor related communications
CN102937911A|2013-02-20|虚拟机资源的管理方法及系统
WO2020186807A1|2020-09-24|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力数据链接系统及方法
Gezer et al.2018|An introduction to edge computing and a real-time capable server architecture
Stankovski et al.2020|The impact of edge computing on industrial automation
Qadir et al.2014|SDNs, clouds, and big data: new opportunities
CN214337935U|2021-10-01|智能运算控制装置
CN105812280B|2019-06-04|一种分类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839105A|2021-05-25|智能运算控制系统及装置
CN102769495B|2015-12-02|一种光纤接入网设备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10693736B2|2020-06-23|Real time simulation monitoring
Kobzan et al.2018|Utilizing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with the help of network simulation
CN109150829B|2020-12-29|软件定义云网络可信数据分发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终端
Bluschke et al.2018|fastvpn-secure and flexible networking for industry 4.0
US9282041B2|2016-03-08|Congestion profiling of computer network devices
RU2625046C2|2017-07-11|Способ многопоточной защиты сетевого трафика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EP2942711B1|2020-07-01|Dynamic generation of proxy connections
US20120136977A1|2012-05-31|Storage appliance, application server and method thereof
Maia et al.2020|Evaluation of OPC-UA communication in an autonomous advanced manufacturing cell implementation
CN108900518B|2020-12-29|可信的软件定义云网络数据分发系统
US10749776B2|2020-08-18|Method for generating requests for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monitoring of an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and associated hardware
Pang et al.2015|A federated network online network traffics analysis engine for cybersecurity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384127.3U|CN214337935U|2021-02-20|2021-02-20|智能运算控制装置|CN202120384127.3U| CN214337935U|2021-02-20|2021-02-20|智能运算控制装置|
[返回顶部]